1柏林赫塔主场不敌,欧战道路蒙阴霾,明朝的转折
万历十五年,四海升平,全年无大事可叙。
可黄仁宇先生为什么要以这么一个年头来命题,写这本书呢?
最大的可能,是黄先生在创作这本史学著作时,借鉴了当时欧美流行的意识流文学手法。
从某个时间点延伸,进入帝国政界的一些人的视角,然后返回原点,再去深入另一些人和事,多线拼图间,柏林赫塔主场不敌,欧战道路蒙阴霾他选择了万历十五年。
这本著作最初的推崇者,也并非史学界。它的第一版序言是由美国著名作家、“兔子三部曲”作者厄普代克执笔。
厄普代克认为,该书开创了一种全新的、令人爱不释卷的史学阅读体验。它今天巨大的声誉和销量,已经证实了厄普代克的远见。
不过今天柏林赫塔主场不敌,欧战道路蒙阴霾我要说的,并不是这本书的文体,而是它所呈现、讽喻的核心问题——在万历十五年前后,如日中天的大明,怎么就忽然就由盛转衰、最终几乎不可逆转地走向灭亡?黄仁宇先生究竟想在书中表达什么?
当时的大明,在前代理CEO、一大名臣张居正(万历十年已去世)的改革之下,犹如一个战略目标明确、人才济济、现金流充裕的巨型企业集团。
南方倭寇早些年已平,北方一直有戚继光、李成梁等名将坐镇,对少数民族几乎是百战百胜。
可在黄仁宇并不轰轰烈烈的阐述中,大厦似乎已在倾斜。
2,史上最懒的皇帝
万事从头说起,大明的头无疑是万历皇帝。万历是中国历史上最懒政的皇帝,没有之一。
在他48年的职业生涯里,有将近30年不上朝。为什么不上朝,在黄仁宇的讲述中,大体有直接和间接两个原因。
直接原因,万历皇帝一生宠爱一位姓郑的贵妃,爱屋及乌,他对郑贵妃为他生的皇子朱常洵喜爱有加,明里暗里,万历都想立朱常洵为太子。
但按照嫡长子继承制,他得立皇后生的皇长子朱常洛(后来的明光宗)。
当万历透露出立朱常洵的愿望时,一石千层浪,无数直谏之臣跳将出来,坚决反对皇帝废长立幼。
而且大家还高举祖宗家法、天理大义的旗号,誓死不退。
最终,皇帝和群臣杠上了。
作为大明集团董事长兼CEO,这时万历皇帝有两个选择。
其一,如果他有马云、任正非那样的魄力,在集团内部一言九鼎,什么企业规章条目,说变通也就变通了。
想当年永乐皇帝连造他侄子的反都敢,正德皇帝生不出孩子,还差点弄了个孕妇暗度陈仓,这哪个不比废长立幼更生猛、更具想象力。
可惜,万历并没有(魄力)这样做。
既然此路不通,一般CEO通常会选择另一条路——积极拥护规章,先凝聚人心,再见机行事。
但万历也没有这么做。他选择了第三条路:用“不上班”的方式,来消极报复自己的财产——大明帝国以及帝国的群臣。
从此,帝国老大内心深处与管理层开始离心离德,不仅如此,他近30年不上班的一个后果是,这些年帝国一直没有任命官员。
到策划萨尔浒大战时,中央官员已经缺额70%,地方官缺额50%,此时兵部尚书已经空缺很久了。
不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,这都是绝对灾难性的。为什么万历会做出这第三种选择呢?
在黄仁宇的描述中,这与皇帝的老师张居正有着密切关系。
3,张居正带来的世界观冲击波
张居正死于万历十年,死后,和他关系密切的一代名将戚继光也受到牵连,黯然去职。
辽东名将李成梁目睹了戚继光的从威震天下到郁郁而亡的全过程,心有戚戚,于是开始有意无意地养寇自重。
大清开国之主努尔哈赤,正是在这段时期悄然崛起的。
不论从黄仁宇那儿,还是其他历史学家那儿,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张居正再活儿20年,以他在边事上的睿智果断,努尔哈赤可能早已成了大明边将的刀下亡魂,那么,《绣春刀2》里面的萨尔浒之战也就不会发生。
不过对于大明,张居正活着时就埋下了许多更深层的影响,例如他对万历。
万历皇帝十岁登基,张居正是他的老师。
《万历十五年》里描绘说,在小皇帝眼中,这位张师傅堪称国家栋梁、睿智化身、道德楷模。
老师给小皇帝讲授为人为君的道德大义,他都悉心领受,并一直努力去做到。
可这一切,在张居正死的那一年坍塌了。
当万历发现自己的老师生活如此奢靡,为老不尊纵情声色,享用着官僚大将送来的歌姬美人,而自己身为皇帝,多年来都按老师的教诲日省吾身、尽力律己……他的价值观震动了。
那些年,万历或许在一直在愤愤地想:事件还有更伪善、更滑稽的事吗?自己身为人君,是傻子吗?
随后,愤愤变成怒海,张居正被挖出来鞭尸,他的改革统统废止。
而万历皇帝,内心从此对朝廷大臣满口仁义道德有强烈的蔑视。
在黄仁宇看来,万历不上朝,很大原因是懒得与这帮人为伍。
张居正人死茶凉,他的战略规划被新CEO全盘推翻,同时他还在无意中将新CEO塑造成了骨子厌恶管理层的领导,接下去大明国运可想而知。
其实不论是国家还是企业,一旦因为人事变动而引发剧烈的政策波动,那它离内部党争就不远了。
4,从海瑞到东林党
《万历十五年》里,黄仁宇用“古怪的模范官僚”来形容海瑞。
海瑞忠君爱民、道德高尚,其克己几近刻板。
在万历十五年,他寿终正寝。
这个道德楷模很幸运,因为他没有机会看到,在不久的将来他尊崇的道德大义都成了朝堂上党争、打嘴炮的利器。
所谓党争,就是大家讨论事情只看派别、不论是非。
万历时最有名的党“东林党”,后来因勇斗魏忠贤而博得好名声。但越往明末,这些清流们在朝堂上的空辩越激烈、什么事都盲目批评。
万历时期力阻皇帝立福王为太子的就是东林党。天启年间,东林党在朝堂上放嘴炮,弹劾他们看不顺眼的熊廷弼,致使名将蒙冤而死。
党争的后果,就是朝堂上人人满口大义,却既不务实,又心口不一。
最讽刺的例子是李自成围困北京时,大臣李明睿建议崇祯帝南迁,去南京,可一位特别忠君爱国、慷慨激昂的大臣光时亨跳出来弹劾李明睿,说李明睿误国,该杀。
结果城破了,崇祯上吊,主张南迁的大臣大多战死、自杀,而光时亨则第一时间投降了。
从《万历十五年》里,我们已能看到明代即将发生的党争之端倪,也看到了放嘴炮与真正爱国者的行事不同。
如果回头看现在的企业,那些频繁开会,会上大家热衷争辩,却始终形不成可行决议的,其实离完蛋也都不远了。
5,大明必然要亡,大清必然要兴吗?
一个大集团,CEO万历持续不上班,和高管离心离德,还不让HR招人,高管间搞派系斗争,熊廷弼、孙承宗、袁崇焕、孙传庭这些业界精英在和对手激烈竞争时,敌对派系都在背后捅刀子。
而对基层员工,企业还经常盘剥,弄得李自成、张献忠等组织工会带头闹事……万历十五年,强大的大明天空渐渐阴霾。
再看大清(后金),努尔哈赤创业时一穷二白,是有十三副盔甲,最后自己硬是创出了自己的品牌。
他死后,创业元老们心平气和地推举出最能干的皇太极接任CEO,而皇太极重用汉人、缓和民族矛盾、最终进驻中原的战略目标一直被最后的CEO多尔衮、福林、康熙几代人延续。
从万历十五年到崇祯十七年,大清与大明高下立判。
在对以上这些波澜壮阔大历史的描绘中,《万历十五年》堪称是一部连接着过去、现在与未来历史脉络的、有趣的史书。
若想真正深入这本著作,欢迎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在“2017客服节”中的平安书院里,免费获取这本书。
“平安客服节”是平安人寿推出的一个将阅读服务作为核心策略,实现从金融到人文跨界,推进“家庭关系促进阅读”、“阅读促进家庭关系”的良性循环的活动。
它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倡导大家拿起书本,让阅读丰富自己生活,促进家庭的互动。希望柏林赫塔主场不敌,欧战道路蒙阴霾你也能和我们一起参与其中,用阅读丰富自己、让自己更快乐。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发表评论